大文 Articles
Cover image

來自(北)愛爾蘭的清新笑彈

你搞得清英國與英格蘭的分別嗎?或是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關係嗎?

Cover image

另類倫敦電視旅遊雜誌

倫敦去Oxford Street、Big Ben去到悶,下次或者可以從電視劇取靈感吧。

Cover image

網絡洐生的新類型電視劇

瑞典兩年前則有Boys,講述兩個來自北歐潮流、文化首都Stockholm的年輕潮人Hipster追尋自我,向音樂發展的故事。

Cover image

英國電視中的政治

有別不少香港人有政治潔癖,不愛事物「政治化」,英國人正是香港人眼中「開口埋口講政治」的社群

Cover image

睇政治魔幻 不如睇奇幻劇集

這些「政治魔幻」實在讓人身心疲憊,香港人反抗決心不夠,唯有逃離現實,看看電視,看真正的「奇幻電視」。

Cover image

「政治馬騮」笑看脫歐公投

英國脫歐Brexit公投六月二十三日進行,脫歐陣營一路走來由沒什麼可能到在最近的opinion poll中領先...

Cover image

很荒謬很英式的政治醜聞

二人結交在一九六七年前,當時在英國同性戀仍然不合法,同性戀者如發生性行為會被拘捕。

Cover image

Girl Power在電視箱︰變態女殺手到躁鬱少女

電視上女角色亦打破傳統,女生不再是靚女助手或秘書綠葉,

Cover image

爸媽不願說的A

每每遇到一些奇人異事,耳邊總有人說「那個人都不正常的」。確實,要在社會及社群中生存,尤其像香港這個極度單一,有反「出眾」傾向的社會...

Cover image

沒有唐氏的世界,很美好? 基因測試道德爭議

她理論道,唐氏綜合症不是疾病,只是染色體不同的一群人,是一類型人。

Cover image

虔誠崇拜Twin Peaks 25年的理由

為方便Twin Peaks播放時未出世或者只得幾歲的讀者,特此簡介數個Twin Peaks可以成為經典的理由

Cover image

5個看Stranger Things 的理由

電視劇一開始便用懷舊合成器處理的簡約音樂引入,令人迅即明白電視的迷離科幻格調。

Cover image

二戰鮮為人知的奇兵故事

娛樂性滿分,有塔倫天奴的暴力美學及快感,亦有Punk次文化的熱血精神。全因這段歷史本身實在太傳奇...

Cover image

香港沙發薯的腦袋

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引起廣泛討論,首次參選的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雖不敵公民黨楊岳橋,但以學生身分,兼牽涉旺角騷動及名氣不高的他能奪下六萬多票...

Cover image

新世代看女性主義與擇偶條件

英國最近亦有一系列探討兩性關係的節目,其中BBC Three的最新喜劇Fleabag則最為矚目。

Cover image

英惡搞喜劇公投廢除王室

最近在英國Channel 4上認識了兩個有趣的家庭,先是在The Windsors中的英國王室溫莎Windsors家族。

Cover image

電視台的「創意」維穩工程

電視台以「符合觀眾口味」來作節目製作的宗旨,其實還不只是懶惰play safe,以最穩陣的內容來吸納觀眾的手段吧?

Cover image

Brian Cox以小見大的大自然常識

多得一些優質大自然紀錄片,我們這班懶洋洋躺在沙發上的城市人,躺着也可以增點常識。

Cover image

「沒女」大翻身?香港電視要翻新!

參賽兒童當中普遍都有典型「望子成龍」的家長,對孩童極度嚴苛,花盡一切心血去栽培孩子的未來。

Cover image

向世界盃出發,終點紐約大麻文化圈

劇名High Maintenance其實是形容某方面「很難搞」的人。不過,這些難搞的人其實也不過是普通正常人...

Cover image

電視甜點 破格驚喜

年前BBC的Twenty Twelve是一部有關倫敦奧運的策劃團隊的mockumentary,隨着奧運完結,這次創作人John morton將場地由奧運改至倫敦BBC廣播大樓裏頭

Cover image

胖女孩的「瘋狂」日記

成長期本身已荊棘滿途,每個青年總有一籃子不能說的疑慮困惑,就像這一套英國電視劇My Mad Fat Diary裏的主角Rae一樣,她問題多得要走進精神病中心...

Cover image

學美國劇集拍法?

香港電視王維基要製作組模仿美劇拍法,網上電視迷當然大聲讚好,但與我一樣挑剔的朋友在facebook卻即冷言說「學拍法?應學如何創作」

Cover image

拿出你的尊嚴來,求愛何須作戰

香港電視每逢有關「擇偶」主題,例必引起一定討論。這次《求愛大作戰》沒有如以前「剩女」的轟動,卻一樣令人看得心寒難受。

Cover image

收起雙腳,單車遊Amsterdam

也許,阿姆斯特丹並不是亞洲人最喜愛的歐洲城市。紅燈區或大麻已是老掉牙的景點,不足以讓你花上半天時間